刘昌孝院士来访

2010-04-16 / 编辑

  

    4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药物研究院刘昌孝教授应邀到生物研究所参观访问,并作了《代谢组学与中药研究》的精彩学术报告。刘院士是我国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报告吸引了生物所全体人员以及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齐鲁医院、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等兄弟单位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到场聆听。报告会由副院长于承建主持,刘院士从代谢组学的创建开始,用详实的数据图表,由浅入深地对代谢组学的理论范畴、技术平台、中药复杂体系的用途、以及刘院士团队在中药安全性、作用机制、新药发现等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在座谈会上,生物所与刘院士就在读博士生的培养以及共同申报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商讨。双方一致认为,在生物所目前斑马鱼平台的基础上开展代谢组学研究,将极大拓展斑马鱼模型在药物发现及药物评价中的价值,丰富代谢组学的研究领域,同时由于斑马鱼的特殊性,有望在解决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以及作用机制等重大课题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双方还就下一步在项目申报、技术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入合作进行了交流。访问期间,刘院士还在副院长于承建、副院长刘学军的陪同下参观了院斑马鱼药物筛选平台、生物所、测试中心以及院科技成果展厅,对我院的科研条件及科研环境给予高度评价。(韩利文)

 附:刘昌孝院士简介:

    1942年5月生,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天津药物研究院名誉院长、天津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天津市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院长和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纳米医药生物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及其所属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主任、数学药理和医药工业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天津药理学会理事长、天津药学会理事长;担任《亚洲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学术主编、《中草药》(英文版)副主编以及《药学学报》等10 余家国家级学术刊物的编委;曾任国家新药研究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GLP专家委员会委员。从事药物动力学研究40年,是我国药代动力学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于1968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药代动力学实验室,1975年第一个将该学科用于新药评价和鉴定,1980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药代动力学专著。2000年获得首次香港紫荆花医学成就奖和医学创新奖。199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